新闻中心_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

新闻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讨会顺利召开

更新时间: 2024-08-03

为全方位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涉外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共同举办“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主题研讨会。会议于202482日下午在高研院顺利举行。

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有关“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联合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跨国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共同探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与改革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宋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文亮、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岚、深圳国际仲裁院研究处副处长王好、迈瑞医疗国际法务部资深法务石宇、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法务专员彭平凹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办公室主任宋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陈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方向学生代表陆一戈、钟瑛琦、张煜、金睿琪、吴天宇列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张文亮 副教授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文亮副教授主持。张文亮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各实务单位深度合作,踔厉奋发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共同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继续深化相关举措,携手各方共同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征程上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杜焕芳

杜焕芳指出,高校是涉外法治前瞻性人才储备库,当前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需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加强法学的实践教学。一是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二是实现培养资源协同,深化高校和实务部门协同培养,但当前依然存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欠缺,跨国企业合作较少,海外实习实践不足等问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应对此构思应对之策。三是推动教学方法更新,通过国际模拟法庭、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实现全链条、全周期、全环节法律职业教育,重点关注公法领域、公私交集领域的涉外法治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 宋科

宋科指出,高研院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越来越多地得到深圳市政府的支持。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是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基地成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高研院将继续支持法学院探索、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将在深圳安排法律专硕人才培养授课试点,并大力支持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运营,着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中国人民大学推动全国涉外法治建设的使命和担当。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李岚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岚指出,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上,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持续发力,引入FDI国际投资仲裁模拟法庭等重大赛事,吸引了全国优秀法学生广泛参与。高校与实务部门协同培养应从以下三方面重点推进。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法律实务工作和法学理论所关注的知识重点和体系搭建有所不同,课程编排和教材撰写应更加注重实践法律思维锻炼。二是推动学科竞赛发展,在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之外还可考虑引进模拟谈判、模拟调解、合同起草等多元化赛事拓展法律赛事板块。三是更新实习培训体系,重点培养工作技能和工作习惯,让学生尽早转变为职场“法律人”。

深圳国际仲裁院研究处副处长 王好

深圳国际仲裁院研究处副处长王好表示,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涉外审判,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深圳国际仲裁院将通过出版涉外仲裁案例集、承办FDI模拟投资仲裁庭等方式不断推动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一方面要从课程设计入手,搭建好知识体系,扩展学习多领域、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培训,引导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实习规划,全过程、全环节深入了解案件处理和纠纷解决。

迈瑞医疗国际法务部资深法务 石宇

迈瑞医疗国际法务部资深法务石宇指出,涉外法务和涉外律师的职业定位不同,一是要全面了解非诉业务和诉讼业务,包括法律谈判、合同起草、法律咨询、诉讼程序等事务,涉及多法域、多学科交叉领域。二是运用商业思维有效辅助商业合作,给出降低风险的解决方案,同时处理好与业务部门、外部律所之间的协作关系,这需要法律专业基础、快速学习技能、沟通协作等复合知识与能力。涉外法务人才培养应大力推动高校和跨国企业合作,实现学校客观培养和学生主观锻炼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法务专员 彭平凹

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法务专员彭平凹就学生思维和工作思维的转变发表感悟。她指出,涉外法律实务工作者应学会把握政策导向,熟悉法律规则和公司规章制度,并主动预判和拆解问题,方能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地运用法律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方向学生代表 金睿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方向学生代表 吴天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方向学生代表金睿琪认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语言锻炼、全球视野和技能提升的良好平台,培养了涉外法治人才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吴天宇认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促使学生扩展交叉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贯通国内法和国际法实务体系,实现传统理论和实践前沿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杜焕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总结指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进一步推动高校与实务部门协同合作,期待与各事务部门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创新人才。

文案:钟瑛琦

图片:陆一戈

上一篇:

深圳研究院赴铁仔山国家高新区走访调研,携手共促宝安企业创新发展

下一篇:

“陕公大学堂”(2024年第三期)深圳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