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成功举办,平行论坛专家共话ESG未来真正趋势
更新时间: 2024-05-24
5月19日,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论坛围绕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金融“五篇大文章”等主题,邀请百余位政产学研专家汇聚一堂,共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19日下午,本次论坛六个平行分论坛同时举办,平行论坛三“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由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现场有来自金融界、企业界、学术界的上百位观众参会。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重要议题,面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能源脱碳等全球性生态环境挑战,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应运而生。ESG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概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ESG对于企业、金融行业将会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ESG投资的当前进展、未来前景,以及尚未被挖掘和发现的背后评级乱象有哪些?这次论坛对这些前沿问题都进行了一一解答,引起了业界的巨大反响与广泛关注。不少线上线下参会的投资者甚至经过论坛的思考和发现,开始升级与转变自己的投资思路。可以说,本次平行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应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深入聚焦和探讨了ESG与绿色金融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中的未来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杨帆分别作为主办方发表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主持领导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
庄毓敏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学术界和智库界的共同责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过70多年的积淀与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的重镇,不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希望各位来宾以今天的论坛为契机,加强对金融强国与绿色金融的理解和阐释,不断深化对绿色金融的认识。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作为报告发布人,发布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团队撰写的《中国ESG评级剖析及未来发展之道》研究报告,报告以独特的思路和逻辑,深入挖掘了当前ESG评级业务存在的乱象并剖析了其深层次原因,为ESG研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智库视角。
报告深刻点明了ESG的时代价值,ESG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全球主流投资机构所接受、如此迅速地成为推动全球各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以及如此迅速地成长为国际绿色投融资的重点领域,正是源于ESG是一场对投资思维、价值判定、经营范式的全面重塑。在绿色转型进入全面铺开的新阶段,化石燃料、棕色资产加速退场,ESG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空间和速度。2023年末中国ESG投资规模约33万亿,未来十年内至少将增长至超过600万亿。
不过,在ESG蓬勃发展的背后,报告以全新的智库视角挖掘了当前ESG评级存在的乱象及原因,点明了不规范的ESG评级所存在的四大问题:一是排名原则背离ESG初衷,错误地从帮助资本分配者如何获取更多收益的角度出发展开评级;二是榜单认知偏差误导投资者,很多排名机构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其所出具的ESG排名榜单或对投资者产生误导效应;三是借ESG逐利造成逆向选择,资本市场存在为追求投资回报而打着ESG名号进行逐利的行为,造成那些不具备ESG基本属性的企业反而被相关ESG投资活动追捧;四是政治因素干扰评级客观性,西方话语权、西方价值观以及西方投资逻辑正在对全球ESG展开操控。乱象背后的原因,则在于部分评级机构为“蹭热度”忽视ESG的内在逻辑、发布机构不具备专业性、数据获取困难和评级过程不透明等。报告对于ESG评级乱象的创新探索激发了现场观众的深刻思考。
最后,报告为ESG未来发展指出正道,提出一是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大对ESG的政策约束和市场引导力度;二是要从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重新培养中国社会界、企业界正确的ESG文化;三是将ESG的发展方向与“双碳”等中国特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同,最终中国未来将走出一条特色的ESG发展之路。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副秘书长林殷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梅德文表示,中国包括自愿碳市场在内的碳市场,目前虽然交易量、交易规模、流动性、投融资功能有待完善,但是从长远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能源体系国家,我们的碳市场将大有可为。
蓝虹表示,绿色金融包含绿色金融制定体系和绿色金融技术体系,从整体上可以看到,绿色金融的发展有一些板块,这些板块随着时间的不断的发展,不断地有新内容出现。
林殷表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涵盖了从传统行业、绿色化以及对绿色等新兴行业的要求。深圳无论是在政策、机制、产品和整个的生态层面,都对绿色金融围绕新质生产力做出了一些部署。
王文在主持中总结和强调,中国金融发展未来的切口的方向是“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意味着金融的五个维度将分别成为推动国家变得越来越好的重要新动能。中国的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走得贫富悬殊,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方式,而是更好地去使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这是重大的意义。无论是碳市场还是绿色金融,都表明中国的绿色金融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就有了巨大的发展,虽然跟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也恰恰证明绿色金融,无论是碳市场、绿色交易、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等,这些市场都是下一步值得高净值人群去关注、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家都在越来越看好中国。
在主题研讨环节,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杨帆主持研讨,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文超,联合绿色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戴麒佳等嘉宾先后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发言。圆桌讨论中的部分嘉宾提到,如果企业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我们通常认为这家公司可能会更关注长期,这样耐心资本才会更愿意去投这些ESG做得好的企业。嘉宾还希望我们的ESG投资、ESG评级,需要原发或者是创新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诸多的创新思路和合作机会,不少与会嘉宾表示,论坛上各位专家的前沿观点,为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