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_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

新闻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追思|怀念袁隆平——谈袁老的执着精神与科学勇气

更新时间: 2021-05-25


致敬·缅怀

大概一个月之前知道袁老病重的消息,22日早上收到女儿关于袁老去世的消息,但也就是半分钟之内,就收到了辟谣的信息。我想这大概是个好消息,看来袁老挺过来了。没想到午睡之后收到的第一条信息便是官媒的确认,袁老走了。天堂从此有神农,只留稻香在人间。

我与袁老是忘年交,我有两本书是由袁老作序的。一本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未来谁来经营农业》,袁老对我在书中提出的农业新概念以及食物的未来给予了高度评价;另一本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教育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推出的国情类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丛书《大国三农》。两本书的序言都是袁老亲拟亲审,字里行间体现了先生对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关心,更有对青年农业经济学者的关怀和寄托。

我曾多次邀请袁老来人民大学作讲座,他也承诺多次,并说“到人大来讲,要精心准备”,但先生要么来京封闭开会,要么赶着去南繁基地等等,最终没有成行,成为永远的憾事。请袁老来人民大学讲座,并不是想请先生来讲农学,而是希望先生来讲一讲他的执着精神与科学勇气。在这一点上,无论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都是一致的。


袁老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灵感来自于1961年7月偶然发现的那株“鹤立鸡群”。“鹤立鸡群”的子代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经典遗传学教科书讲到 “水稻自花授粉,自交不衰退,所以杂交无优势”。在这一经典经验事实面前,所有人都认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伪科学”,但唯独先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坚定地认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只有他深信二代的性状分离恰恰说明一代是天然杂交,一代的“鹤立鸡群”恰恰说明杂交优势是有可能的。“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形容袁老最恰当不过。在袁老看来,只要目标明确,就不怕路途遥远。“鹤立鸡群”的灵感启发了袁隆平,但遥远的路途真正成就了袁隆平。

之后,通过在试验田中大海捞针式地找到几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的杂交试验研究,他彻底地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中米丘林、李森科提出的“无性杂交”学说,并系统提出了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推论。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的制种路线。


证明水稻的杂交优势以及提出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并不意味着一定能顺利找到制种的具体方案。之后的道路更加艰难、漫长和无助。要在不计其数的样本试验中抽丝剥茧,找到正确的方向,难如登天。从亲缘性考虑,袁老带领团队到云南、海南寻找远缘样本。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11月23日,他们终于在海南发现一株典型的雄花败育野生稻,从而开启了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局面。袁老一直在坚守,一直在朝着他最初的目标前进。


杂交水稻研究的道路是异常坎坷的,袁老成功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辛,但能走到最后,能走到成就的巅峰,最重要的正是他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执着精神以及敢于否定权威、敢于否定教科书的科学勇气。


今天我们缅怀袁老,除了缅怀他为中国及至世界粮食生产做出的巨大贡献,还应该铭记他给科学研究工作者留下的宝贵的思想遗产。


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永垂不朽!



推文转自: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院院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朱信凯。


文章来源:青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



上一篇:

深圳研究院党支部开展“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界老党员说”联合党课

下一篇:

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关雪凌应邀参加第五届国际经济研讨会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