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_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

新闻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光明论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更新时间: 2023-04-27

转载自   光明日报      
 
作者:吕捷 毕明阳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我国幅员广阔,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广东省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寻求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广东考察,足迹遍及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等不同发展水平区域,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为根本上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明了方向。因此,须统筹发力、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发力,顶层规划设计先行。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的客观差异,夹杂战略布局与产业发展政策等影响,导致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东北等地区间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合作进程缓慢等,严重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迈向共同富裕之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涉及政策机制多个方面,须从顶层设计入手,高位统筹推进、多管齐下,方可保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顺利落实。第一,机制设计要立足于促进区域战略协作进行统筹,打破地域限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区域互联互通;相应政策应大力支持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强化政策共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高生产要素区域间利用效率和自由流动度,优化区域间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第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根实践,依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细化产业布局和培育规划。根据各地区发展条件科学布局区域功能,合理分配产业梯度,发挥区域的条件优势,推动空间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综合系统思维与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协调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的优化调整,实现区域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需要齐头并进,兼顾效率与公平。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均衡问题是长期以来多重复杂因素导致的结果,但我们所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抵消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政策导向需致力于提升现代基础设施水平互通互联,依据区域内部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精准培育产业链条,推动区域内部产业的有序转移,缩小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先富带动后富,以都市圈、城市群为重点增长极,强化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跨区域经济带建设,构建内外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依托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鼓励东部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进而辐射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进而为实现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体现,如何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必须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纠正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策偏差的重要方式。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首先,推动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并轨,保障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工农互惠与城乡融合。其次,立足县域连城带乡的枢纽作用,统筹规划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在加快农村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同时,不断促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乡镇、村庄辐射延伸,推动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及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再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升级。加速物联网、遥感、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运用,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要把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短板变成潜力板,着力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整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形成各区域之间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支撑。


(作者:吕捷、毕明阳,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





上一篇:

深圳研究院开展“4·25”主题党日活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

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